读《雾都孤儿》

期次:第373期       查看:43




  我的父亲酷爱读书,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从小便喜欢看书。乱七八糟的书读了很多,好的作品名著也读了不少,但有那么两本小说让我直到现在仍心有感触。一本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一本是《雾都孤儿》。不得不说,这两本小说对我少年时期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今天我想谈谈《雾都孤儿》这部小说。第一次接触这本小说还是在五年级的时候。
  “欢乐与忧伤交汇在命运之杯里,然而其中绝没有辛酸的眼泪:因为就连忧伤本身也已冲淡,又裹在了那样甜蜜、亲切的回忆之中,失去了所有的苦涩,成了一种庄严的快慰。”这是作者狄更斯在文中的一句话,第一次读这句话时,仅仅是觉得语句优美,便将它摘抄了下来。如今当我再次读到这句话时,突然发现或许我这辈子都很难真正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辛酸与无奈。也许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也许是自己不愿意去理解,谁知道呢。然而在《雾都孤儿》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个社会群体是使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存在,乃至于我至今不能释怀———他们是孤儿。
  故事的开头是一所孤儿院,破旧、阴暗、潮湿、死气沉沉。沉闷的环境以及麻木势利的修女一开始就让人们陷入了压抑的感觉当中,而我们的小主角奥利弗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吃不饱穿不暖的9年。为了节省开支,年幼的奥利弗被送到了一家棺材铺里当学徒。面对饥饿、暴力以及侮辱,小小的奥利弗下定决心逃离伦敦。然而不幸的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费金、比尔·赛克斯这群道德沦丧的强盗,他们把奥利弗训练成一个神偷手,然后利用他去窃取钱财,让我们不禁为奥利弗捏了把汗。人间自有真情在,善良的老人班布尔先生,他收留了可怜的奥利弗。然而窃贼团伙害怕奥利弗会泄露团伙的秘密试图抓住他,于是他被绑回了贼窝。当费金准备惩罚毒打奥利弗的时候,善良的南希挺身而出保护了奥利弗。在一次团伙行窃当中,奥利弗受伤昏倒在梅丽夫人和罗斯小姐的家门口,好心的她们收留并庇护了他,误打误撞的是,这位罗斯小姐正是奥利弗的姨妈。然而坏人们总是不肯消停,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兄长蒙克斯与费金狼狈为奸,为了父亲的遗产准备陷害奥利弗,南希同情小奥利弗的遭遇,偷偷告诉了罗斯小姐,却被蒙克斯残忍杀害。后来警察围剿了贼窝,令人欣慰的是,小奥利弗终于结束了他苦难的童年,终得以与亲人团聚。
  很多人都喜欢将《童年》与《雾都孤儿》相比较,高尔基的《童年》我只读过一遍,虽然记忆模糊,但其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与奥利弗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他们都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努力冲破阻碍与不幸,向往美好的生活。不同的是《童年》这部小说基调虽严肃、低沉,但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和心理来进行描述,在一幕幕悲剧场景中又铺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令读者读过悲哀又不过于低沉。而《雾都孤儿》则是完完全全不加掩饰的将生活中种种的丑恶现象表现了出来,小主人公奥利弗的童年是没有色彩的,不禁给读者留下了一连串的叹息。
  不管是《童年》还是《雾都孤儿》,对于一名感性的读者而言,总是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在面对一个不得不向现实屈服的时代,是不知所措、歇斯底里、委曲求全还是奋力拼搏,答案不言而喻。不管是对现实的不满还是对社会的讥讽于我而言似乎有些遥远,有的只是些许唏嘘罢了,唯一让我不能释怀的就是那群孩子们,孤苦无依的孤儿们。
  在读《雾都孤儿》的过程中,哭似乎成了我读这本书最深刻的记忆,但我并不觉得不好意思,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哭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天性。”书中的世界虚幻夸张,却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不管是在书中还是书外,古代、现代还是未来,平朴的家乡还是繁华的都市,都会有那么一群小孩,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亲人的关爱,我至今还记得在网上读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更是让我触动了好久:世界如此寂寞,我们却要挣扎着寻找真爱。因为幸福就是这样,不是拥有,就是失去。(文/魏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