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

期次:第496期       查看:34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

本报讯(通讯员:杨晗 记者:慈妍妮王新营)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总结部署学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相关工作,3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曹文军,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新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杨文主持会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述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立场、使命任务、原则要求及重要保障,为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强化大思政工作体系,积极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制定“大思政课”建设方案,认真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打造“大国出版”大思政课,获批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师生荣获第十一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等奖项,思政课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曹文军讲话曹文军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和教师代表发言后,代表学校党委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创新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一线思政课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对下一步如何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曹文军指出,作为国内唯一以出版为学科专业特色,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对人才培养的政治思想文化根基要求更为突出和严格。首先,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握讲话实质,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从目标意识的角度准确把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其次,要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协力共发力,健全“三全育人”模式。再次,要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建设课程优质、师生共情、良性互动的思政“金课堂”,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育人成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代表依次发言

曹文军强调,“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高度。打造思政“金课”,必须将教育教学的根本回归到课程。无论是线下课堂、网络课堂、数字虚拟课堂还是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能替代第一课堂和线下课堂教学,这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着力推动思政课堂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学理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价值引领上作出不懈努力。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按照“六个要”的标准,提升教师思想水平与专业素养,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房宏婷汇报了学校思政课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她表示,学校思政课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立足学科特色优势,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出版、印刷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体系,全面深化具有北印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同时,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深入挖掘红色育人资源,建设了多个红色文化“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产出了多个红色文化育人新成果。学校思政课质量不断提升,受到学生广泛好评,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学科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课程”这一核心,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好数字化平台,积极推进“网络课堂”“反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教研共促,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